托管式还是自建式数据采集?如何选择正确路径

探讨何时选择自建或托管式数据采集,并了解每种方式在成本、速度、合规与可扩展性方面的影响。
1 分钟阅读
托管式还是自建式数据采集?如何选择正确路径

现代企业依赖数据来驱动决策。公开网络是最大且最新鲜的数据来源之一。商品页面、价格、评论、职位、新闻与论坛不断更新,反映真实的市场行为。若能以合规方式采集,网页数据可为团队提供关于客户、竞争对手与趋势的实时视图。这也是电商平台追踪竞品价格、旅行网站监测机票价格、金融服务公司关注实时市场数据的原因。对于以 AI 为驱动的公司而言,数据尤为关键,因为其大部分运营都依赖数据。

但在组织使用网页数据之前,必须先决定采用何种采集方式。通常有两种选择:自建数据采集能力,或采用托管式解决方案。

自建方案可有不同实现路径:你可以在内部处理所有事项,从基础设施到爬虫维护,完全掌控抓取操作;也可以使用外部服务,同时保留专门的内部团队来管理抓取流程。托管式方案则是与专业的第三方供应商合作,由其负责整个数据采集流水线。

在自建抓取与托管式方案之间做出选择,将深刻影响产品上市速度、数据质量、可扩展性、合规性与长期维护。这不仅是预算问题,更是战略问题。错误的选择可能拖慢上市节奏、带来合规风险、或削弱数据质量。本文将介绍两种数据采集方式,并教你如何评估其取舍。

自建数据采集的运作方式

自建数据采集要求组织组建内部团队并获取所需工具来采集数据。公司需要招聘不同角色的员工(例如 数据工程师、数据科学家或数据分析师)。还需要获取各类软件与硬件,例如服务器、云计算实例、存储方案(如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(Amazon S3)),以及工作流编排工具(如 Apache Airflow)。完成这些准备后,内部团队还需构建并维护用于数据采集的基础设施,涉及众多任务:

  • 开发与维护用于提取数据的爬虫与脚本,常见技术包括 PythonScrapyPuppeteerSelenium。这并非易事,尤其因为每个网站的结构都不同。
  • 寻找应对反爬机制的解决方案,通常需要使用代理或验证码(CAPTCHA)解题工具。
  • 持续监控爬虫,因为它们经常因目标网站的变更而失效。
  • 确保抓取实践合规,不违反相关法规。

托管式数据采集的运作方式

采用托管式数据采集后,自建数据采集的所有运营挑战都交由他人处理。你只需向外部合作伙伴描述需求,他们就会交付干净、格式化、可即用的数据。这能让员工把精力放在数据分析与产品开发,而非消耗在网页抓取上。外部团队负责开发与维护爬虫、应对反爬机制、监控爬虫并确保合规。

可以将托管式数据采集比作一间全配的服务式办公室。你一进门就能开始工作,无需了解一切如何搭建。如果某处出问题,你也无需操心,会有人修复。相比之下,自建数据采集就像从零开始建设自己的办公室,你需要操心所有细节,且出现问题要自己负责。

自建 vs 托管式数据采集

在自建与托管之间做出选择至关重要。它决定了组织如何采集与处理网页数据,直接影响公司投入的资源与需承担的责任。

何时适合自建数据采集

自建与托管式数据采集并无绝对优劣之分。

自建的主要优势之一是组织能够对整个流程实现完全掌控,并可进行深度定制。当数据需求极其动态,或需要复杂提取逻辑时,这点尤为可贵。若你已拥有经验丰富的团队与 IT 资源来构建、维护并扩展自定义抓取,自建也是可行选项。

对于合规与监管要求严格的组织,自建也很有帮助。医疗等行业处理高度敏感数据,监管可能要求数据采集必须在组织内部进行。

例如,一家处理敏感患者相关记录的医疗初创公司。这类记录受 健康保险可携性和责任法案(HIPAA) 规范,要求严格控制访问患者数据的主体。受此限制,医疗初创公司无法使用第三方数据采集供应商,除非该供应商符合 HIPAA 并愿意签署业务合作伙伴协议(BAA)。在实践中,许多此类初创公司会选择自建内部团队。

为什么托管式数据采集正在跑赢竞争对手

尽管在某些场景下自建更合适,但在多数情况下,外包是更优选择。

成本可控且可预测

托管式数据采集并不总是小型一次性任务的最低价之选,但当你需要从众多网站长期采集大量数据并持续维护时,它会更具性价比。
在托管服务下,成本更可预测且易于控制:透明定价、包含主动监控与修复,基础设施、重跑、加班等意外开销更少。你还可通过集中化治理与报告来追踪支出。
除基础设施与专业能力外,托管供应商还会替你进行数据同步与标准化,合并多来源、清洗与去重,并以可直接使用的格式交付。

易于扩展

外部数据采集供应商能让扩展变得更简单。你可以从每天几个请求,轻松扩展到数百万,只需调整数据请求量即可。你无需操心服务器、代理、编写爬虫或 IP 封锁,这些都由供应商处理。托管式数据采集的启动也更快,因为你无需组建内部团队。

以一家节奏快速的金融科技公司为例,速度至关重要。内部组建数据团队可能需要数月时间。托管式数据采集能加速数据获取,帮助公司更快推出产品。

持续支持与服务

托管式数据采集的另一大优势是可持续获得支持与服务。提供托管式服务的公司不只是在初期搭好爬虫,还会持续维护。这点至关重要,因为爬虫经常失效,需要不断更新。数据采集需要专门团队对整个流程进行监控,识别并修复错误。

内置全球合规

数据采集过程受诸多法律法规约束,例如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(GDPR)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(CCPA)。这些规定为流程增添了复杂性。

托管式数据采集提供内置的全球合规框架,包含完善的日志与审计支持。

请注意,尽管供应商会提供合规工具,但最终的合规责任仍由客户承担。

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式

怎样才能为你的用例选择正确的采集方式?答案并不唯一,需要综合多项因素。

时间与可扩展性约束

时间是首要考量。如果你有数月时间来搭建,自建团队是一个选项;但如果速度与上线时间更重要,托管式数据采集更合适。

可扩展性同理。自建未必足够灵活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规模与复杂度,而托管式数据采集的扩展更为直接。

内部专业能力

也要评估组织已有的专业能力。如果公司已有具备数据采集技能的开发者,自建是个选项。对更成熟的公司而言,随着时间推移,内部能力会更强。

但若组织内缺乏相应专长,就需要从零开始招聘与建设,这个过程相当复杂;而托管式数据采集则可立即获得专业能力。

监管与合规需求

监管需求也是重要因素。某些行业监管严格;托管式供应商可提供内置合规框架。
不过,自建在这方面也可能更有优势,因为它对流程拥有更高的可控性。

对比表

自建数据采集 托管式数据采集
速度 搭建非常缓慢 搭建非常迅速
扩展 复杂 直接
质量 取决于团队 通常较高且稳定可靠
合规风险 所有风险由组织自行承担 部分风险由提供商承担,但客户仍负最终法律责任
团队关注点 大量精力放在数据采集 专注核心产品
成本 前期成本很高 前期成本低,按使用量扩展

结论

数据采集主要有两种方式:自建与托管式。自建方式由组织自行组建团队与基础设施来采集数据,可获得更高的流程控制,对于监管严格的行业尤为重要。托管式数据采集则将流程外包给外部团队,通常更具成本效益、上线更快且更易扩展。

如果你目前在内部进行数据采集,不妨评估托管式是否能改进流程。Bright Data 托管式数据获取服务可让你在无需承担采集成本与投入的前提下,获得所需数据。你只需定义所需的数据源,Bright Data 便会完成数据采集、精炼、验证与丰富,并将数据与洞察交付给你,助力数据驱动决策。

立即预约咨询电话,或查看这份“自建 vs 采购”评估表,帮助你思考哪种方式更适合。

支持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